人民网:天大教授:降雨不会产生毒气废污水处理技术成熟
人民网天津8月18日电(朱虹、朱宝琳)8月18日上午,天津地区降雨,针对民众关心的“爆炸核心区会不会产生有毒气体氰化氢”、“含废水净化处理”、“降雨是利是弊”等问题,记者正常采访了天津812事故应急专家组咨询顾问成员、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刘庆岭教授。
刘庆岭和记者说,下雨不会造成有毒气体的出现。目前,废水中主要存在的需要被集中处理的有毒物质是,具有潜在危险;还有一部分有机的危险品在爆炸过程中已经燃烧掉了。“外观上是一种白色粉末,容易在水中物理溶解,不会和纯水发生化学反应而变成另外的物质。遇酸才会产生高毒气体氰化氢,也就是说,只有下酸雨,才有机会有一定量的氰化氢产生。”刘庆岭说。
连日来,天津大学组织校内化工、环境、建工、精仪等相关学科的专家为812事故制定应急方案。在环境问题处理方面,天津大学十位教师成立了应急专家组,从爆炸区域雨水收集与污染预防的方法、防范次生水环境污染、土壤地下水污染应急与防治、以及焚烧残渣和残留危险废物回收处理等方面向天津812爆炸应急总指挥部提供相关建议。刘庆岭说:“上周日,环境学院副院长季民到现场实地了解情况,参与了相关方案的探讨,回来后和专家学者进一步制定了4套含废水的处理解决的建议。”
天津大学给出的4套处理解决的建议,和前方指挥部的处理方案相互配合,已经提前对18日的降雨作出预案。为确保事故区域污染不外泄,事故现场指挥部采取了封堵排水口、设置围堰、现场应急破氰、污水处理厂加装破氰装置、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五项措施。
刘庆岭说,此时降雨不会产生严重危险。排水口已经封堵,围堰已设置,此时降雨,第一,不会担心废水外溢,第二,降雨有利于让悬浮在空中或落在屋顶上的污染物沉降,净化空气,第三,核心区的高浓度废水已有应急预案,能轻松实现废水的有效处理。
“含废水的处理在国内是成熟的技术,已应用多年。”刘庆岭说,浓度超标的含废水集中在围堰内,一般都会采用高级氧化的方式,用氧化力强的药品把氰化物氧化掉,使之成为无毒的物质,这一过程叫做“破氰”。破氰之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日后,对于被污染的土壤的治理,天津大学环境学院赵林教授等专家将采用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进行处理。
此外,专家们分析,空气质量上的问题不大,如有民众在核心区周边感觉有异味或不适,可在室内放置活性炭、硅藻土,有助于空气净化。
津云新闻讯:筑梦新时代,青春再出发。7月5日,天津大学2024年研究生毕业典礼在卫...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博士后是青年人才群体中最具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7月3日至4日,中央、国务院副总理...
- 上一篇: 2024年水性聚氨酯树脂发展现状分析前景预测
- 下一篇: 废水净化处理如何资源化?